相信很多人都吃過莧菜,但屬莧科,兼做糧食、飼料、蔬菜的籽粒莧,未必人人都吃過。這也難怪,因為籽粒莧引進中國時間并不算久,且種植地區大都位于邊遠貧困山區,或農牧民自產自銷,或直接送到食品加工廠,在市場上難以買到。
籽粒莧又名粒用莧,俗稱西粘谷、西番谷、千穗谷和玉芝麻。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已有種植,曾是中、南美洲印第安人的主要糧食之一。16世紀西班牙殖民主義者入侵中、南美洲之后,認為吃籽粒莧不雅觀、不吉利、不安全,于是下令禁止種植,千萬畝的莧地被歐洲農作物取代。至今只有秘魯、墨西哥、厄瓜多爾、玻利維亞等地,仍有少面積的種植。籽粒莧亦曾廣泛分布在亞洲和非洲許多地區,目前亞洲的印度、尼泊爾及東非的埃塞俄比亞等國種植較廣泛。1960年,美國外科醫生洛希遜發現籽粒莧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食用價值,通過媒體的宣傳,其身價倍增,一時掀起了研究和種植籽粒莧熱。
在1982年和以后的幾年內,中國農科院作物所從美國茹代爾有機農業中心陸續引進籽粒莧品種,篩選、培育出了適合中國不同地區種植的多個優良品種。近些年,籽粒莧已在全國許多地方“安家落戶”,成為中國的一種特產糧食飼料作物。
盡管如此,籽粒莧并未受到人們的青睞。原因是對其營養價值和食用方法知之甚少,再加上它籽粒小,千粒重僅0.5—1克,其貌不揚,很少有人正兒八經地把它當做糧食食用,大多用來作禽畜的飼料或將其莖葉做綠肥和喂魚。
事實上,籽粒莧是一種耐干旱、耐鹽堿、耐瘠薄、抗病蟲害、適應性強的高產作物。每畝可栽3000—3500株,每株結籽實10萬—15萬粒,每畝可產籽實300—500公斤。
據四川省畜科所和農科院中心實驗室化驗分析,籽粒莧中含粗蛋白質16.5%—17.1%,賴氨酸0.5%—0.6%,粗脂肪6%—6.4%,無氮浸出物62%—62.68%,這幾種主要營養成分都高于小麥、稻谷和玉米的含量;含鈣0.7%—0.72%,磷0.72%—0.74%,粗纖維6.6%,粗灰分4.6%—4.9%,相當于豆類的含量。尤其是豐富的賴氨酸含量是許多谷物類糧食無法比擬的。這對于以單一傳統的農作物糧食為主食,但又缺少足夠賴氨酸攝入的人來說,是十分有利的選擇。
籽粒莧加工成的粉,被稱為籽粒莧面,可像玉米面、蕎麥面、小麥面一樣烹制成多種食品,供做主糧或小吃,而且清香味美。然而,籽粒莧最有發展前途的是用來做食品添加劑。
在國外,將小麥面、籽粒莧面、蕎麥面按85∶10∶5的比例制作面包,營養成分比純小麥制品高,口感超過了純小麥面包;用小麥面與籽粒莧面按90∶10的比例制作餅干,物理性狀亦超過了純面粉餅干的水平,且營養價值要高得多。此外,籽粒莧還可以用來釀酒、加工醬油和制作飲料。用籽粒莧與大豆釀制成的莧醬油,色澤濃厚,味道鮮美,無需加入其他色素。
籽粒莧的莖、葉是禽畜的好飼料,豬、牛、羊、雞、鴨、兔等都愛吃,且易長膘育肥,出欄率早。由于它的植株再生性強,種1次可連續收割3—4次,單產約6000—6500公斤,是青飼料中產量最高、營養豐富的品種。許多農牧民還把它當作蔬菜食用,其籽粒是配合飼料和濃縮飼料的重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