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全面落實“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上半年,銅仁市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擼起袖子,實干苦干,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較好成績。
當前,銅仁市還有43.1萬貧困人口、10個貧困區縣、1個省級深度貧困縣、2個省級極貧鄉鎮、106個有深度貧困村的鄉鎮、319個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任務艱巨。
打贏脫貧攻堅硬仗,更需要擼起袖子加油實干。8月25日,銅仁市召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暨2017年半年經濟工作、項目建設推進大會,向堅中之堅、難中之難發起攻堅令,吹響集結號。
本期銅仁專刊,通過梳理上半年銅仁市經濟社會發展亮點、脫貧攻堅的成效,講述基層的發展故事,感受銅仁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決心信心和鏗鏘步伐。
進入8月,玉屏自治縣1.5萬畝黃桃進入盛產期,總產量可達150萬斤,有效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穩中有進 經濟運行勢頭強
上半年,該市圍繞創建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區目標,深入推進“一區五地”建設,突出抓好做大投資總量,做強實體經濟,全力破難點、抓重點、攻痛點,全市經濟運行呈現“發展提速、轉型加快、質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
全市億元以上項目入統率、入統個數均居全省第一,上半年綜合排位全省第五,其中8個區縣的綜合排位上升,取得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主要指標增速逐月加快。上半年該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98.27億元,同比增長11.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76.05億元,增長21.9%;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12284元和3622元,分別增長9%和9.9%。
從全省看,該市多項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前列: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稅收收入增速和進出口總額增速居全省第一。
從湘鄂渝黔武陵山片區看,銅仁市經濟增速是唯一實現“兩位數”增長的市州。
經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通過深入開展項目攻堅年活動,投資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累計新增億元項目228個;全域旅游增勢迅猛,接待游客2748.61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32.61億元,增長42.7%。
經濟結構調整持續趨優。第一產業首次下降至20%以下,轉型升級成效初顯。
總的來看,上半年,銅仁經濟運行表現出主要指標增速逐月加快,經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經濟結構調整持續趨優的特點。
印江自治縣巨泰鞋業車間里,工人正在制作鞋面。 楊秀明 攝
持續向好 項目帶動加速跑
2017年,是銅仁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項目攻堅年。上半年,該市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954個,重點項目推進力度之大,前所未有,386個重大項目完成投資469.08億元,占年度投資的49.58%。
“抓住了項目,就抓住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和重點工作。”銅仁市委書記陳昌旭說。
該市堅決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以大項目推進大發展,全力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上半年,該市項目攻堅亮點紛呈,項目開工情況喜人,資金籌措持續發力,項目前期經費得到充足保障。
該市建立固投和項目推進聯席會議制度,出臺項目攻堅年活動考核方案及目標責任考核細則,制定項目攻堅工作問責辦法。有針對性地化解投資難題,以考核促效能,以效能促實績,用問責要結果,工作機制日益健全。
同時,全市項目推進工作模式也不斷創新。德江縣由縣四大班子領導任重點項目指揮長,親自盯項目、蹲點抓進度。松桃自治縣將項目攻堅年活動領導小組項目指導組與脫貧攻堅指揮中心項目規劃組整合,形成全縣項目謀劃、編制、審批、建設管理“一條龍”。
在全市上下齊抓共進之下,該市新開工項目1423個,占上半年目標任務數的142.3%,其中,碧江區、萬山區、玉屏自治縣和江口縣開工項目分別為138個、108個、161個、134個。各區縣均完成上半年開工目標任務。
為保障項目前期經費,該市還建立項目前期工作經費資金池,將全市項目前期工作經費全部納入資金池,進行統籌安排,滾動使用。
隨著該市項目建設的推動,農村路、水、電、訊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最后一公里”正在逐步打通,扶貧產業如雨后春筍,助力“村村有集體經濟、戶戶有增收項目”的實現。
該市創新項目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群眾參與項目建設、產業培育和企業發展,項目利益聯結越來越利民惠民,增強貧困群眾自身發展動能。
大龍箱包產業園項目是大龍開發區推動就業扶貧示范基地,目前有產業工人1020人,其中,320人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110人為跨區域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我們兩口子每月有近8000元工資,收入穩定。”跨區域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張珍萍說。從德江縣桶井鄉搬入大龍大德新區后,張珍萍在大龍箱包產業園就業,她說,有信心把日子越過越好。
松桃自治縣長興堡鎮發展鐵皮石斛191畝,覆蓋貧困戶91戶347人,人均增收1.2萬元。圖為游客體驗采摘鐵皮石斛。
步履堅實 脫貧攻堅見實效
在項目建設的推動下,該市脫貧攻堅的步伐,更加堅實有力。
今年,該市碧江區、萬山區、玉屏自治縣和江口縣4個區縣要實現國定標準的精準出列,脫貧攻堅任務尤其緊迫。
該市提出,各級各部門要強化思想認識提升,緊扣提高“兩率一度”,做到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同時,注重群眾思想引領,激發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加快建設農村路、水、電、訊等基礎設施,全力打通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最后一公里”。
做好產業扶貧,全面打響“梵凈山珍·健康養生”“梵山凈水·泡茶好水”品牌,將全市茶葉種植面積從170萬畝提高到240萬畝,全面打通茶葉生產加工、品牌打造、市場銷售等環節,讓茶產業成為群眾脫貧致富持續的“金山銀山”。
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堅持產城化集中安置,以產定搬、以崗定搬,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確保完成27.6萬人搬遷任務。同時打好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硬戰。
同時,強化脫貧攻堅工作人財物保障,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強化干部管理,嚴格執行一線干部關懷激勵機制。強化協同推進,用好對口幫扶和社會幫扶兩種力量,構建大扶貧工作格局。
8月20日,思南縣甕溪鎮勝利村通村通組路正在實施硬化工程。梁祖江 攝
故事1 看工業發展:“保姆式”服務為企
業解憂“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及時得到解決。”近日,在位于印江自治縣小云工業園區貴州翔云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任廷慧激動地說,得益于該縣的“保姆式服務”,確保了企業健康發展。
該公司自今年2月落戶以來,在廠房、水電、手續辦理及員工招聘等方面,都享受到園區管委會提供的許多優惠政策和服務。單是廠房租金一年就能節省20余萬元。
投產后,園區工作人員分批跑銅仁、遵義、貴陽等地,聯系經銷點,舉辦展銷會,幫助其打開市場,解決銷售難題。
“我們把入住的每一家企業都當作自己的家庭成員,為他們提供‘保姆式’服務,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問題,助其發展壯大。”印江自治縣小云工業園區負責人說。
據了解,印江自治縣為了讓企業“引得進、住得下、能發展”,出臺《印江經濟開發區勞動密集型企業物流運輸補貼》,對從事鞋業生產加工、電子產品加工、服裝生產加工、箱包生產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進行物流補貼,鼓勵企業發展。
同時,還采取“領導干部幫扶聯系服務企業”,不定期到企業走訪,每季度開展企業座談會,了解企業發展情況,為企業排憂解難。
服務即發展、服務即效益。因堅持“保姆式”服務理念,助力企業落地生根,發展壯大。園區現有企業56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4戶,2016年規模以上完成工業產值29.0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89億元。
故事2 看項目建設:移動能源產業園快速推進
近200臺工程機械開足馬力作業,300余名工人忙碌施工……8月20日,銅仁高新區大興街道大興社區,銅仁移動能源產業園項目施工現場一片熱火朝天。
“我們實行機械不停歇,人員三班倒,全速推進工程項目建設。”銅仁移動能源產業園項目業主代表丁曦說。據介紹,該項目占地面積3358畝,總投資390億元,分三期建設,其中一期占地450畝。
“預計8月底完成一期場平填方和挖方工程量的90%,今年底完成一、二、三號廠房建設。”該項目施工負責人羅才光說。
銅仁移動能源產業園項目是今年該市引進的重點項目之一,短短50多天就實現從考察到簽約再到開工。“銅仁市各部門親商、愛商,服務周到,為項目快速推進提供了保障。”丁曦說。
據介紹,銅仁移動能源產業園主要從事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和砷化鎵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研發與制造。其中一期總投資63億元,兩年內建成投產,預計年產總值42.6億元,稅收3.7億元。
故事3 看脫貧成效:果園人人能分紅
“等果園見效益了,全村人人都能分紅。”這幾天,在思南縣亭子壩鎮冉家堰村空心李基地,村支書何開強帶領村民在果園里除草,盡管汗水浸濕衣衫,人人仍干勁十足。
放眼望去,滿山李樹掛滿嫩綠的葉片,樹苗大部分已長齊人腰;林地的空隙間,成行套種著辣椒,綠油油的山坳充滿生機。
“李子再過一兩年就能全面掛果,而辣椒今年就可見效益。”何開強指著果園說,村民管護果園很用心,都盼著有一個好收成。
過去,這一片果園所在地,是石漠化嚴重的荒地,種植玉米、紅薯等傳統作物,收益十分微薄。全村貧困發生率高,308戶1230人,目前仍有貧困戶51戶169人。
要脫貧,就要有產業。何開強說,發展產業,就要打破傳統種植方式,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提升農業產值。
去年,該村爭取到總投資56萬元的退耕還林項目和總投資50萬元的扶貧項目資金支持,大力發展經果林,共種下400多畝空心李。
該村還采取“以短養長”模式,組織聯系該村的鎮領導、第一書記、駐村干部、村干部、能人大戶共同投資,在基地里套種辣椒、烤煙。僅套種辣椒就為村民帶來近10萬元務工收入。
產業發展,關鍵要讓村民受益。該村召開群眾大會商議,決定采取“631”的分配模式:即管護期的前5年,用56萬元退耕還林項目支付群眾的土地流轉費,5年后基地產生經濟效益時,紅利分配中,占地農戶占60%的股份,未占地農戶占30%的股份,村集體占10%的股份。
“通過這種模式,不僅讓項目得以順利實施,還實現貧困戶全覆蓋,也讓全村群眾人人分享改革與發展紅利,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效。”何開強說。
故事4 看部門行動:“五項行動”助推脫貧攻堅
近日,走進沿河自治縣黑水鄉新群村,只見大壩上花木成畦,山坡上果樹成林,村寨里一幢幢漂亮的樓房煥然一新。
“通過這幾年的發展,讓我們這里換了新面貌。”全國人大代表張國英高興地向筆者介紹村里的發展變化。
新群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區,生態脆弱,石漠化嚴重。過去,這里種糧產量低,很多村民外出當篾匠,靠給人家編曬席養家糊口。
1998年,張國英承包了一片荒山,開始栽種李子等果樹。幾年后,她成功地在石旮旯里種出水果,并帶動村民跟著干。目前,全村果園1000多畝,果樹成了搖錢樹,綠了荒山富了民。
張國英是銅仁市各級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帶領貧困戶發展生產,壯大產業,爭做群眾脫貧致富帶頭人的一個典型。
近年來,銅仁市人大常委會開展以監督問效、聯組共推、結對幫扶、集言獻計和帶頭引領為載體的“五項行動”,助推脫貧攻堅。
目前,全市各級人大代表帶頭領辦農業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社601個,帶頭建設特色農業產業基地279個,參與推動社會事業發展657項,30余萬貧困群眾受益。
此外,各級人大常委會圍繞脫貧攻堅依法開展監督,共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36個,組織開展代表集中視察、專題調研、執法檢查、專題詢問等共90次,撰寫調研、執法檢查和視察報告117篇,提出建議意見351條,為黨委政府抓緊抓好抓實脫貧攻堅提供了很好的決策參考。
該市人大還系統深入開展市級縣級領導幫扶貧困村、人大代表和科級干部幫扶貧困戶的結對幫扶行動,772名干部、9414名人大代表進村入戶,幫助貧困群眾協調資金近億元。同時還組織6600多名人大代表進駐干群連心室,成為貧困戶脫貧路上的貼心人。